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

薪火是如何相傳:「六四報哀音」


  六月三日,一個不熱衷於政治的少年,走在旺角街上。看到十多個年紀與他相約的黑衣人,站在一幅寫上「六四報哀音」的大橫額後高唱,旁邊站着一位黑衣女子。

  「媽媽我沒有過錯,媽媽我沒有過錯,一起繼續我與你,不死的勇氣」少年困惑,同是大學生,為何他們有如此強的信念,為了一件他們沒有經歷過的事而付出?不久,圍觀的人愈來愈多。

  哀音團隊其中一位成員走到咪前說:「當年我五歲,我弟弟在第二天出世,媽媽説那天死了很多人。我想每一個人都記得,每夥生命都有他的屋企人,而且都是獨一無二的。」圍觀的群眾當中,一位來自內地的伯伯,愈聽雙眼愈發通紅,眼框也禁不住淚水的重量,墮落地上。一直守在「哀音團隊」旁的女子上前慰問。伯伯說,當年他的太太與阿姨在六四便「消失」了。他住在北京的日子從來沒有看過任何悼念六四的活動,沒想到在今日的香港,反而是一群年輕人在為六四做事。

  良久,他又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抱着他的女兒訴說六四的情況,眼泛淚光。少年不禁自問:「我在做甚麼?為何一直無動於衷?」那一刻,他內心終於泛起一絲的熱情。

  哀音聲中忽然挾雜着幾把刺耳的謾罵聲。「你們有多大?你們經歷過當年的事件嗎?你們真的知道事件背後的真相嗎?」「乳臭未乾的小夥子,你們到底懂得多少?輪到你們出聲嗎?」幾位「愛港」字頭的組織成員突然冒出,謾罵、髒話此起彼落。少年從哀音隊員的表情上看到,他們是害怕的。可是,他們一點沒有退縮,繼續他們的合唱、朗讀、讀詩的行動。勇氣,就是在你感到害怕的同時堅持自己的信念。

  少年愈看愈憤怒,他怒於辱罵者的言語暴力,怒於他們對哀音團隊的年齡偏見,怒於他們的無理否定。可是他不敢站出來,終究他也是害怕。可是他沒有離開。最少,他希望陪伴着幾位既害怕又勇敢的同年夥伴,帶來丁點的支持。

  「愛港」成員終於出手推撞。哀音之聲也不得不暫停,直至警方到場調停。可是,當夜的「報哀音」行動也暫此告終。少年,也終於感受到較切身的、關於六四的感受。

  「媽媽我沒有過錯...」的歌聲在他的腦海中徘徊。他亦開始感受到馬丁內莫拿的短詩「當納粹逮捕我時,已沒有人能替我説話了」的意思。也許,今天就是他應該步入六四晚會的時候,最少最少,去理解一下同行者的處境。

文:Isaac Wong

註:故事根據「沒有製作」多日來的「六四報哀音」經歷而創作。故事各情節需非同日發生,卻是件件真實。(「少年」是唯一虛構角色)

沒有製作facebook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ifeagain64?fref=ts&ref=br_tf

小街頭 大人物facebook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mallstreet.bigpeople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